目录
- 1,我为什么不能在 观众最喜爱的华人影视男明星排行榜 中投票 啊
- 2,请说说民国十大将军?
- 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最强的军队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都有谁?
- 4,历史上的愈济时是个什么人物
- 5,五大主力究竟哪个战斗力最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整编十一师,还是整编七十四师?
- 6,求教关于抗战时期国军88师师长龙慕韩的一些资料
1,我为什么不能在 观众最喜爱的华人影视男明星排行榜 中投票 啊

工具/Internet选项"中的"隐私"选项卡(注意该设置只在IE6.0中存在,其他版本IE可以单击"工具/Internet选项" "安全"标签中的"自定义级别"按钮,进行简单调整),调整Cookie的安全级别。通常情况,可以调整到"中高"或者"高"的位置。多数的论坛站点需要使用Cookie信息,如果你从来不去这些地方,可以将安全级调到"阻止所有Cookies";如果只是为了禁止个别网站的Cookie,可以单击"编辑 "按钮,将要屏蔽的网站添加到列表中。在"高级"按钮选项中,你可以对第一方Cookie和第三方的Cookie进行设置,第一方Cookie是你正在浏览的网站的Cookie,第三方Cookie是非正在浏览的网站发给你的Cookie,通常要对第三方Cookie选择"拒绝"。你如果需要保存 Cookie,可以使用IE的"导入导出"功能,打开"文件/导入导出",按提示操作即可。
2,请说说民国十大将军?
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其做法不禁使我联想起曾热播过的《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之死)。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个人感觉,现在网上对杜聿明有些神化。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孙立人排名略显靠前。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国军在北方最著名的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投票之初,张灵甫曾排在第四位,现在掉到第九,这个位置基本上是合适的。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排名第十我感觉不够公正,至少应排在张灵甫前头.
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最强的军队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都有谁?
最强的军队有,第74军、18军、5军、新6军。74军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5军代表人物:杜聿明,邱清泉。新6军代表人物:廖耀湘。 1、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2、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 3、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大王庄一战为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战斗。 4、杜聿明一度担任东北的国军保安司令长官,以少击多,各个击破,打得林彪狼狈不堪,望风而窜。一直占据着东北的主动态势。 5、直到陈诚来抢功不成,共军才在远方和朝鲜的大力支援下逐步扭转局势。在辽沈战役中,杜聿明又成功地骗过林彪,将52军等部顺利转出东北,将死棋子变成活棋子。
4,历史上的愈济时是个什么人物
俞济时(1904-1990),字良桢,浙江奉化县城奉南村人。据说是蒋介石的外甥。
早年在县城永丰店当学徒,1921年在慈北鸣鹤场当民信局信差,次年任福建浦城县政府庶务。后投身到族叔、黄埔军官学校军需处长俞飞鹏处,得保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任蒋介石侍卫。1926年任侍卫大队排长、连长。次年,侍卫大队扩大为警卫团,任营长、团长。1928年复扩为警卫第一旅,任旅长兼南京警备司令。1930年再扩大为师,任警卫第一师师长。
1932年任张治中部八十八师师长,参加上海一·二八抗战,受重伤,次年任浙江省保安处长。
1937年任七十四军军长,参加南京保卫战等。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期间,随侍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
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总统府"第二局局长及战略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1990年逝于台北。
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等。
5,五大主力究竟哪个战斗力最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整编十一师,还是整编七十四师?
太多了。简介一下新一军、整编七十四师
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
淞沪战场来了一支生力军
一夜战斗下来,51师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取得歼敌500多人的重大胜利!
次日,《申报》的头版头条报导了这一消息。其内文章赞道:“此次51师夜袭大捷,其勇敢机智,实令国人内心振奋。此非仅前方军人之光荣,亦是全体国民之光荣,其赫赫战绩必将鼓荡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敌斗志。”王耀武的戎装巨照同时附在新闻稿的右边。
这场战斗下来,除100多鬼子逃脱之外,第3师团的骑兵联队损兵200多名,折马300多匹。师团长藤田进紧急从国内调来一批人马之后,其骑兵联队才慢慢恢复战斗力。
火线上组成了一支钢铁之师
在国民革命军序列中,虽然有一些军级建制,如第1军、第18军、第39军等,但大多数单位仍为师级。抗战爆发,特别是淞沪会战打响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除投入几乎所有的中央军参战之外,鄂、川、黔、粤、桂等地的地方军也纷纷被调来轮番上阵,一时聚集在上海一地的中国军队有71个师之多,占全国军队220个师的三分之一左右。如何快速、方便地调动这些部队呢?9月初,军委会决定增设军级建制,以简化指挥系统。王敬久升任71军军长,指挥87师(王敬之兼任师长)、孙元良升任72军军长,指挥88师(孙元良兼任师长);俞济时则升任74军军长,指挥51师(师长王耀武)、58师(师长冯圣法)。
51师和58师组建成74军之后,两支原先独立作战的军队互为犄角,战斗力因此大为增强。当然,即便如此,这也难以扭转整个战局的变化。
随后几天,由于日军增兵上海,我左翼防卫形势更加严峻,74军的阵地先是退到刘行——嘉定——施相公庙一线,后又转守温藻浜南岸地区。
冯圣法得报后不仅没有先前的焦虑,反而哈哈一笑,“不是有克虏伯大炮吗?”这句话如醒醐灌顶,一下子提醒了炮兵营长赵子刚。原来,58师在屯溪休整期间,军政部将刚刚从广州运来的一批德国造克虏伯平射炮划拨了6门给他们,这6门大炮在昨晚战斗中因天黑一直未发挥作用,赵子刚正愁没有立功的机会。现在天亮了,平射炮能派上用场了,赵子刚当然十分高兴。
测距、瞄准、上弹、发射,随着一连串地动山摇般的轰击,一堵堵泥巴墙訇然倒塌,一个个筑在巷道里的堡垒倾刻间化作了烟尘,房梁屋脊上的鬼子全都埋进了砖石瓦砾之中!
最后,除联队长横山静夫率1000多部下逃到贺村之外,野鸡岗其余的2000多敌人悉数被歼!
与此同时,攻击楚庄寨的51师也大获全胜,74军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声中。
西谚云: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战土肥原就取得如此战果,这对薛岳来说,无疑增添了更多全歼日寇的胜算。
薛岳的神机妙算被“德国将军”搅得稀乱,土肥原乘机逃出了中国人的包围圈,蒋介石只好掘开黄河大堤阻滞日本人的攻势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薛岳喜欢上了抽水烟,闲时他抽,战时他更抽,那把长长的铜嘴烟杆就像他腰上的那根军用皮带一样,已经成了他须臾不离的随身物。他的孤寂、纷乱、焦虑常常在烟丝散发出的清香中得到满足,得到镇静、清醒,那一道道冉冉而飘的烟圈像一个个成熟、圆满的运筹喷薄而出!
获悉74军、64军克复野鸡岗、楚庄寨的消息后,薛岳当然忘不了掏出水烟,搛上一撮,按进烟嘴,吞云吐雾起来,——借此飘缈空灵之际,他在盘算着如何缩小包围圈,最终压迫土肥原于内黄、仪封、三义寨,聚而歼之。
智取张古山,田汉把张灵甫写进了剧本
“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薛岳给俞济时拍了一封中外战史上恐怕都少有的“奇电”。
南京失守之前,国民政府虽宣布迁都重庆,但实际上,除国府主席林森率领一部分工作
1938年7月初,大本营变更华中派遣军的战斗序列,决定调集40万兵力,各型飞机300余架,舰艇20余艘,迅速攻取武汉,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7月,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任蒋介石为武汉保卫战总指挥,重新将全国划定为九个战区,并向各战区下达了《武汉会战方针及指导要领》。该《作战方针》明确指出:以李宗仁第五战区和陈诚第九战区的部队为主力,动员总计约100万兵力,承担保卫大武汉的作战任务。其中,第五战区的作战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南北两麓的豫、皖、鄂三省,下辖孙连仲为总司令的第3兵团和李品仙为总司令的第4兵团;第九战区的作战区域在鄂、皖两省的江南地区及赣、湘两省的全部,其下辖薛岳为总司令的第1兵团和以张发奎为总司令的第2兵团。
第1兵团的防区是长江南岸的江西和湖北地区,74军隶属第1兵团指挥,这样,薛岳把俞济时从豫东平原又带到了赣北的崇山峻岭。
武汉保卫战从安庆打响了。
6月12日,皖省省会安庆失陷,日军溯江而上,40天内连陷马垱,彭泽、九江、姑塘,一下子将战线推到了庐山脚下。
根据日军的进攻态势,薛岳将所部之第4军、8军、70军部署于南浔线正面的金官桥一带;将第25军、66军布阵于星子、东西孤岭一带;将第29军、74军设防于德安一线。
金官桥是日军攻打庐山,阻断南浔铁路的正面突破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薛岳令64军军长李汉魂率其统辖的粤军两个师和第10军部队防守右翼;以第4军、第73军、第74军等部队防守左翼,第70军为预备队,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7月31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之下,分两路沿南浔铁路、公路南下,集中炮火,猛轰粤军阵地。
74军正在德安一线警戒着日军101师团的佐枝支队,突然接到这份军令,俞济时很是不快,况从德安到金官桥有300多里的路程,加上启运装备,全军1万多人,1日之内不吃不喝不睡也未必能按时赶到。上次兰封之战中74军本是攻打野鸡岗的主力,但最后的主要战功却算在64军的身上,李汉魂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而俞济时只得了次一等的云麾勋章。在俞济时的眼里,这是薛岳他们广东人相互捧场挤兑外省人的表现,我俞济时岂是吃这一套的?凭我与蒋委员长的表舅关系,凭我曾任过委员长的侍卫官的渊源关系,凭我在委员长心目中的分量,你薛岳未免太看轻了我俞某人了。揩屁股的事尽让我74军去做,我今天偏偏耍你一耍,看你能把我俞某人怎么样?
9月3日,106师攻占马回岭后,中国军队已经识破了日本人的阴谋,薛岳于9月5日即将金官桥一线的守军撤下来,以第4、第74、第27军占领左起白云山,中经乌石门、戴家山,东至庐山西麓的反八字形阵地(简称乌石门线);以第64军控制德安西南地区,将第70军调至靖安补训。
106师团是3个月前才在日本熊本编练成军的,总兵力不足1万1千人,主要由青年学生组
成。这批受军国主义熏陶出来的年青人,以武士为榜样,以“杀伐”为满足,以战死为荣光,打起仗来很少有退缩的。师团长松浦淳六郞,日本士官学校的“优等生”,一副矮短身材,健壮结实,他极崇拜条东条英机。所以,他蓄起的胡子也同东条英机一样,浓而黑硬。
对106师团薛岳自然不敢稍存轻心,他除了将手下精兵部署在反八字这种收合自如的阵地之外,还将重机枪架设在马回岭的盆沿上,炮兵集中于乌石白线之后,以使重型火力能组成严密火网罩住整个马回岭地区。
但106师团进入马回岭地区后不久,101师团在东面受到我军重创,日军原先的战略部署难以实施,这样,106师团只好呆在原地,坐等观望,徘徊不前。为防止我军狙击,他们白天总是躲在工事内不大出来,就连粮弹物资,他们多是利用装甲车从黄老门等处运来,南浔线战况一度沉寂。
9月中旬,蒋介石来电,要调74军到长沙休整。
大敌当前,蒋介石不是不清楚一兵一卒的重要,但他的私心也太明显,在这节骨眼上抽走精干部队岂不是要下掉薛岳的臂膀?白崇禧说薛岳作战“果敢决断”,但薛岳对蒋介石的这道命令却是思忖再三的。最后,他决定来一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复电蒋说:“调不下来”。蒋暗自吃惊,自已的爱将竟会给他难堪!所以再来电说:“第74军伤亡甚大,应予调下整补”。薛岳到底就是薛岳,他寸步不让地发电给蒋说:“赣北各军作战时间都比74军长,伤亡都比74军大,各军都未调下整补,对74军也请缓予调下整补!”蒋介石没法,其命令只得让薛岳给“修正”了!这时,广东方面情况吃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来电调64军赴粤作战,薛岳这次真的难办。64军是一支广东部队,现在家乡危急,调他们回去保卫家园,名正言顺,况且俗话说,事不过三,倘使薛岳一再坚持已见,只怕蒋介石对他就有看法了,所以权衡之后,薛岳放走了64军,却将187师强留了下来!
战争的胜败往往存乎一念之间。历史有时是在看似偶然中写下的。倘使薛岳完全听从了蒋介石和军委会的意见,下面的万家岭之战恐怕就很难说是中国人的胜利了。
正当薛岳布重兵于马回岭一带,准备张网罗雀之时,瑞武线外日军第27师团却在师团长本间稚清的指挥下,由瑞昌向武宁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欲借此冲破中国人的防线,实现与106师团会合,以将庐山地区中国人的军事部署全盘打乱,再逐一加以消灭。
9月23日,日军27师团与张发奎的第2兵团激战于小坳地区,战罢一天,第2兵团渐感不支。次日,军委会急电薛岳,令其率一切机动部队赶赴武宁,替代张发奎指挥瑞武路作战。
形势如此急迫,让一向沉稳的薛岳也急得抓耳搔腮:马回岭周围的部队是不可调动的,他能抽出来作机动的队伍少之又少。不得已,薛岳再一次“修改”了军委会的命令:对来势迅猛的27师团,与其迎头拒止,不如拊背侧攻,扰其小坳后方,围魏以救赵。军委会一看薛岳此招合乎情理,立即来电同意了他的作战方案。
智取张古山(4)
159师从北,51师和58师从南,90师从东、61师从西,把106师团的残部里外外围了三层,昔日骄狂无比的106师团至此真正成了“瓮中之鳖”。
张灵甫奇袭张古山,田汉将其事迹编成话剧在长沙演出,剧中人的名字就叫张灵甫
张古山之北的鹰绝岭是山地旅团把守的要地,此据点山势陡峭,工事坚固,易守难攻,51师两次攻山,两次失利,且损失不小。这时,305团团长张灵甫向师长王耀武建议说:《三国演义》中有邓等偷渡阴平攻西蜀的战例,可以仿效。王耀武认为有理,不妨“古为今用”,遂命张灵甫率两支突击队于8日晚上,沿南面无人防守的陡峰攀藤附葛而上。日军根本没料到中国人会在这黑灯瞎火的黑夜爬上鸟兽绝迹的鹰绝岭,所以当中国人的大刀砍到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打着呼噜,说着梦话,这次奇袭使阵前日军遗尸七八百具之多。而张灵甫从此声名大噪,旋即被提升为旅长。1939年冬,剧作家田汉将张古山之战编成话剧《德安大捷》在长沙演出,张灵甫自然就成了剧中的主角。
田汉还挥笔作词,与著名作曲家任光一起创作了74军军歌: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跟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能,愈杀愈能。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杀!
智取张古山(6)
106师团曾在万家岭一役中被74军等部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此番交手,自然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到高安城外,师团长松浦就让6架飞机来回反复轰炸74军的工事。说是工事,其实就是一些简单挖成的土掩体,74军刚到高安,立足未稳,哪有工夫修工事?因此日军的飞机在高空丢炸弹,在低处追着我士兵打机关枪,光秃秃的树枝上到处挂着断肢残臂,草丛里,泥地上满是散落的人皮、碎肉。
3月23日,大贺茂以步兵第216联队牵制云头山中国守军,而以骑兵第34联队,炮兵34联队及第217、第218两个步兵联队全力向下坡桥、白茅山等中方第58师杀奔而来。
双方尚未接阵,日本人的飞机就像野蜂似的首先在58师的阵地来来回回地进行了一番扫射、投弹,但见火光闪处,山石成了齑粉,壕堑成了平地,光秃秃的树干像是蜡烛似的咝咝燃烧着,冒着阵阵青烟。
58师已没有一处完整的工事,但轰炸过后,那些士兵像是从土里钻出来似的,眨巴眨巴眼睛,掸掉满身的灰土,整一整军衣军帽,又一个个握枪瞄准着前方的敌人。
172团防守的下坡桥是大贺茂进攻的重点,大贺茂的如意算盘是:从下坡桥绕到白茅山的后方,以从正面、侧翼夹攻白茅山。拿下白茅山后,直取上高城,或直接从西面打开缺口,再与从武宁南下的33师团会合北返。
这样,下坡桥一带战斗尤为激烈。
三次拼杀之后,172团团长明灿的手下连轻伤员在一起也不足200人,他给师部打电话请求退守二线阵地。
电话是副师长张灵甫接的,张灵甫最见不得打仗后退的事,一听明灿提这种懦弱的要求,他心头“腾”地升起一股无名之火,厉声骂道:“明灿,你摸摸你的裤裆,看你的卵子还在不在?你是74军的团长,你知道吗?人在阵地在,就是打到最后只剩你一个人,你也要给我打下去!”
张灵甫还想说点什么,忽然电话那端“轰”地传来一声巨响,便再也听不到一点声音。
明灿牺牲之后,下坡桥当即失守,白茅山阵地也随之陷落。
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5)
月24日,一大早,张灵甫便带着敢死队,提着清一色的美式汤姆轻机枪,直奔白茅山而来。
19集团军总部也派出特务营前来助战。
炮火打击过后,张灵甫的敢死队齐声呐喊着冲向敌人的阵前,前者扑地,后者继起,这种阵势,就连大贺茂这个老武士见了也油然生出几分敬意。近了,近了,眼看就要跨上白茅山的前沿阵地了,敢死队员的喊声更响,枪弹更为猛烈,却不料日军阵前忽然冒出几十股乳白色的雾气,顺风飘进了我敢死队的队列里。
这是一种霉烂性的芥子气,人体接触后,皮脱肉掉,几个小时之后即会变成一副骨架。张灵甫跟在队伍的后面,见有些战士已倒了下去,他本想下令撤兵,不曾想这时候,风向突变,日军放出的毒气竟一古脑地吹进了他们自己的阵地。
日本人阵脚大乱,想抵抗已无还手之力,张灵甫的敢死队意外地夺回了白茅山阵地。
3月5日,远在汉口的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得知第34师团被困的消息后,既恨大贺茂不听劝止,草率行动,又担心第34师团被歼后自己无法交待,遂一边电告大贺茂寻机突围,一边指令第33师团施手援救,并从九江调兵2000人南下解危。
按照陈毅的预想,机械化装备的整编74师是应该从宿迁东进,沿运河东面平原南下,然后攻取两淮的,这样,“山野”以第8、9、第2纵队共5个纵队的力量围打这个宿敌,攻其不备,取胜是有较大把握的。
9月12日,第7军猛攻泗阳。而整编74师则越过泗阳,直接向淮阴发起进攻。时“华野”主力远在时堰、四灶一带,守卫两淮的任务自然地落在了淮阴游击总队和各县、区游击大队身上。这些地方部队约有6000余人,所持的武器也多为根据地兵工厂所造,尽管如此,他们保卫家园,保卫根据地的决心和斗志却令整编74师得手不易。
9月17日,51旅在李口遭伏,伤亡近百人。
57旅在攻打淮阴时也遭到沉重打击。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此时正担任淮南兵工厂的厂长,在他的带领下,淮南兵工厂造出了威力极大的枪榴弹。这是一种利用步枪枪身,安装榴弹筒,远距离发射类似手榴弹一般威力的新式武器。
9月18日,当57旅向淮阴城发起攻击时,淮阴游击总队即以逸待劳,多次用枪榴弹打退了他们的进攻。57旅的旅指挥部设在一座小山的背后,一颗枪榴弹打来,正好打在指挥部的屋顶上,两个作战参谋命丧当场,旅长陈嘘云也受了轻伤。
久经沙场的整编74师竟被共产党的地方部队打得遍体鳞伤,停滞不前,这令张灵甫暴跳如雷。
攻占两淮(4)
9月19日,整编74师借助空军的支援,出动坦克猛轰淮阴,但游击部队退守城内后,仍逐屋逐巷地与他们展开拼杀,直到次日早晨才撤出城外。
两天后,淮安亦告不守。
攻下了苏北根据地的首府,连日来阴沉着脸的张灵甫终于绽开了笑容,又露出了张狂的
本色。
他对报界吹嘘说:“陈毅、粟裕受到致命的打击,平定苏北,扫荡山东,指日可待!”
他向蒋介石拍着胸脯道:“校长,有74师就有国民党,74师不仅能将共产党赶出苏北,赶进山东,而且能将他们赶到大海喝海水!”
作为攻打两淮的最高指挥官,整编74师攻下淮阴、淮安后,李延年也乐不可支,他对国民党的中央社说:“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
而一封封祝捷电报更像一枚枚闪光的奖章码在张灵甫的办公桌上,让他整天沉浸在胜利的云雾之中。
中
沈阳是东北“剿总”的所在地,卫立煌手上控制着的新1军、新3军、新6军、71军、53军及青年军207师都集中于此,人多地狭,吃粮一直是个大问题,全靠空运又不现实。于是,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卫立煌令各部努力扩大占领范围,不断抢购贮备草料粮秣。
1948年6月已是麦黄粮熟季节,东北“剿总”发起“抢夺小麦之战”,令新1军向辽中以南盛产小麦的地区大肆扩张,抢夺粮食,其军、师、团分别成立抢粮工作组,设卡堵截,破村入户,强购强买百姓口粮。广大的辽中、辽南一带只有解放军第4纵队在活动,力量不敷,新1军的骑兵部队遂四下搜索,前锋到达牛庄附近。这次抢粮行动,新1军收获170余万斤小麦、高梁,而不少军官则借机强抢民物,大饱私囊,仅第50师副师长罗锡畴一人就抢得财物价值100余两黄金。
这时的新1军除了原第50师、新编30师之外,另补充了一个暂编第53师和1个骑兵团。这些补充而来的队伍多为游杂武器,人员素质差,也没有经过正规作战的训练,因而军长潘裕昆上台之后即着手整训工作。他首先开办了一个培训排长和师长的军官训练班,接着,驱走了中四方台地区的农民,强占其地开辟了几个步、炮演习场,以提高士兵的实战水平。为平整土地,他又强征民夫终日服役,这些劳役不仅不给工资,连干粮饮水都由民夫自带,当地的人私下骂道:“盼中央。迎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尽管如此,潘裕昆还是装聋作哑,一心整军备战,他梦想着有朝一日,新1军会恢复到孙立人时期的军力。“新1军不能败在我的手里!”他常对部属说。
可时移世易,军心不振,军力能振?困守沈阳期间,他的政工处长汤道福为振作士气,打破沉闷,特地从沈阳搜罗、欺骗来一批女“政工队员”,作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人日行“政工”,夜则卖淫,主官多睁眼闭眼,不闻不问。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以11个纵队,4个独立师的兵力,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南下北宁线,合力围攻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重镇――锦州,辽沈战役全面展开。
在援锦问题上,蒋介石与卫立煌相持不下
时锦州方面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所部仅8个师(内有4个师为云南地方部队),实力明显不济,因而在发觉东北野战军的战略意图之后,蒋介石一方面从华北、山东调集第39军2个师、第62军、独立第95师,会同第54军及暂编第62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阙汉骞率领,自锦西向锦州进军;一方面令卫立煌从守沈阳部队中抽出兵力,组成以廖耀湘为首的西进兵团,救援锦州,以期实现东西对进,合歼东北野战军。
锦州被围之初,卫立煌曾调沈阳的第49军空运锦州,后因东北野战军炮击而只运去不到1个师便停了下来。现在蒋介石要他抽出守沈阳的精锐而去援锦,这与其战略意图是大相径庭的。卫坚持认为,西进兵团携带着大量的重武器,行动不快,而林彪是运动专家,一旦兵团行动,必将被林彪截击,分段歼灭,因而应俟关内增援部队解锦州之围后,渡大凌河,出沟帮子,沈阳主力才可与之合击。
灰飞烟灭新1军(2)
蒋介石见卫立煌不同意他的作战方针,便把卫立煌找到南京,面授意旨。卫当面没有反抗,回来后和守沈阳的大将——第九兵团司令长官廖耀湘一商议,认为廖率兵西进,不仅难救锦州,自己也可能搭上,沈阳还可能丢失。于是仍敷衍、拖延时日。蒋介石十分恼火,派参谋总长顾祝同来沈阳监督执行他的命令,卫还是那副态度,抗令不遵。对此,蒋介石气急交加,于10月2日干脆驾临沈阳,大骂一通之后迫使沈阳方面组织了西进兵团。
解放军士兵或听到解放军的喊话,少则三五成群,多则一二百人,便自动向解放军投降。蒋军官兵十分清楚,到了这种境地,只有老老实实地投降,才能活命,才有出路。
截至28日,廖耀湘兵团5个军12个师及特种部队共10万余人全部被解放军歼灭。
30日,卫立煌与潘裕昆、龙天武等乘飞机逃离沈阳。
31日,据守沈阳的新1军之“王牌中的杂牌”、暂53师在师长许赓扬的带领下宣布起义。
至此,第1军被彻底消灭。
6,求教关于抗战时期国军88师师长龙慕韩的一些资料
不是弃守兰封被枪毙了么 当时土肥原贤二留了一个联队牵制兰封桂永清 桂将兵力移出城防留有龙幕寒 随即土肥原贤二召去该联队大部兵力 留一个大队对峙兰封 本来日军任务是监视兰封 但是东来的国军声势浩大 豫东兵团外加五战区撤下的兵力 眼瞅着要把这个日军大队踩死城下 不得已日军对兰封发动猛攻 而龙幕寒缺不知道 龙以为掩护桂永清撤退的任务已经完成 就放弃兰封 日军并未阻止 本来这个罪不至死 但是兰封当时是围杀土肥原的关键所在 随后在罗王围杀土肥原功亏一溃 事后自然是追究兰封城防问题 然而龙幕寒并未接到桂永清的撤退命令 执行枪决 而桂永清也受到连带责任 剥除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