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鲜花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心连心鲜花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吴三桂 大刀简介

吴三桂 大刀简介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 ,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发兵二十余万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并平灭陕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灭四川军阀张献忠,结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暴虐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

  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其孙吴世璠 继位 ,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

  本是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敢为爱情失去江山的人,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
  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最最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对其评价多是毁誉参半、亦扬亦异的。很难勾勒出他本身的性格及其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2,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讲了几个?还有那些人物没讲?

.多尔衮——大清开国第一臣
2.洪承畴——背明降清、功罪难评的清朝宰辅
3.范文程——辅佐二帝的开国名臣
4.鳌拜——恃功专横、朝纲独断的权臣
5.吴三桂——出尔反尔、起兵反叛的逆臣
6.明珠——得陇望蜀,功过参半
7.张廷玉——历仕三朝、名垂青史的名臣
8.隆科多——盛极而衰的顾命大臣
9.年羹尧——战功扬名、恃宠身败的狂妄之臣
10.鄂尔泰——改土归流、抚镇边疆的清朝功臣
11.刘墉——正直廉明、一身清白的名臣
12.纪晓岚——风流才子、有为大学士
13.和珅——贪得无厌、祸国殃民的大奸巨蠹
14.林则徐——虎门销烟、大扬国威的钦差大臣
15.肃顺——重用汉臣、命断菜市口的顾命大臣
16.僧格林沁——镇压义军、血溅沙场的清朝重臣
17.曾国藩——湘军首领、“中兴”名臣
18.李鸿章——兴办洋务、无力回天的清朝宰辅
19.左宗棠——纵横沙场、功在边陲的湘军统帅
20.张之洞——布施新政、力挽狂澜的晚清重臣
21.奕�6�0——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洋务大臣
22.翁同龢——支持维新、反对求和的帝王之师
23.荣禄——效忠慈禧、屠杀维新派的刽子手
24.袁世凯——出卖维新、窃取共和的一代奸雄

3,百家讲坛历史节目有哪些?

著名讲座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于 丹: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秦 始皇》、《千古中医人物之华佗》、《文景之治》(录制中)
  纪连海:《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李连英》 ;《正说刘墉》、《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我的老师季羡林》(即将播出)、《弟子规》(录制中)
  金正昆:《身边的礼仪》、《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
  蒙 曼: 《武则天》、《太平公主》(出书时改名《乱世红颜》)、《长恨歌》
  乔 良: 《新解三十六计》
  康 震: 《诗圣杜甫》、《苏轼》、《诗仙李白》、《李清照》、《唐宋八大家》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出书时与上一讲座合编为《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
  隋丽娟:《慈禧》、《奕??》(即将播出)、《孝庄》(即将播出)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千古中医人物之扁鹊》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马 骏: 《二战人物》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
  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
  姚淦铭:《老子》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
  方尔加:《孔子》、《汉代国策风云》
  李 蕾: 《红旗渠的故事》
  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品三国人物》、《正确看待康乾盛世》
  吴建民:《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看中国外交》、《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吴建民盘点2004中国外交》
  马未都:《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玉器收藏》、《马未都说杂项收藏》
  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
  段怀清:《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祝传奇、孟姜女传奇、牛郎织女传奇、白娘子传奇)
  周岭: 《周岭解密曹雪芹》
  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
  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宋江”系列即将播出)、《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正在播出)
  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录制中)
  赵晓岚:《金戈铁马辛弃疾》、《李煜》
  江英:《回首开国大典》
  郦波:《大明名臣 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 海瑞》(即将播出)、《大明名臣 戚继光》(即将播出)、《颜氏家训》(即将播出) 、《大明名臣 于谦》(即将播出)
  莫砺锋:《诗歌唐朝》、《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荣:《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伶界大王谭鑫培》、《梅兰芳》

4,《百家讲坛》所有关于清朝的

明亡清兴六十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 序 第一讲 崇焕之死 第二讲 万历怠政 第三讲 朝政危机 第四讲 成梁守辽 第五讲 满洲崛兴 第六讲 辽事初起 第七讲 四路丧师 第八讲 开铁失守 第九讲 明宫三案 第十讲 沈阳失陷 第十一讲 辽阳陷落 第十二讲 广宁迎降 第十三讲 传首九边 第十四讲 英雄家世 第十五讲 单骑阅塞 第十六讲 营筑宁远 第十七讲 帝师督辽 第十八讲 宁远大捷 第十九讲 觉华兵败 第二十讲 巡抚辽东 第二十一讲 宁锦大捷(上) 第二十二讲 宁锦大捷(下) 第二十三讲 阉党专权 第二十四讲 遭奸辞职 附录 对话阎崇年(访谈)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第二十五讲 崇祯登极 第二十六讲 平台奏对 第二十七讲 天聪新政 第二十八讲 宁远兵变 第二十九讲 督师蓟辽 第三十讲 斩毛文龙 第三十一讲 北京危机 第三十二讲 保卫京师 第三十三讲 平台落狱 第三十四讲 阉孽翻案 第三十五讲 崇焕死因 第三十六讲 崇焕精神 第三十七讲 大寿降清 第三十八讲 林丹大汗 第三十九讲 建立大清 第四十讲 松锦大战 第四十一讲 总督降清 第四十二讲 中原悲歌 第四十三讲 睿王摄政 第四十四讲 闯王进京 第四十五讲 三桂降清 第四十六讲 山海关大战 第四十七讲 顺治迁都 第四十八讲 兴亡之鉴

5,百家讲坛里有没有讲到过关于清朝的历史,叫什么

那是阎崇年老师讲的,  2003年,央视10套的科教类栏目“百家讲坛”收视率一直在科教频道的末位徘徊,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机。   2004年5月,阎崇年入主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阎老先生疏淤理脉,用通俗生动而不失权威的语言,步步设疑、引人入胜的讲述方式,使清朝十二帝的形象真实而丰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受到观众热烈追捧,“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飙升,创下了央视10套收视率历史之最。日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显示,“百家讲坛”在十大央视栏目中居于首位。阎崇年“正说”历史渐成一种现象。   很多观众对“百家讲坛”的关注始于阎崇年。在“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口号中,阎老先生和他的《清十二帝疑案》被公认为“第一坛好酒”。

6,吴三桂出生年月日谁知道啊?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吴三桂降生在中后所城一个低级军官之家。吴三桂生年,史书极少记载,惟孙旭撰《平吴录》记为壬子年,为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史稿·吴三桂传》只记卒年67岁,以此推算,其生年与孙旭所记吻合。又,其出生地不详,姑存此说。父亲吴襄给他取名三桂,字长白多数史书记为“长白”,《清史稿·吴三桂传》写作“长伯”。其实白与伯读音近似,写法不同。又,《平吴录》:“吴三桂,字硕甫,一字雄爽。”,又一字月先。生母姓氏不详,其继母祖氏是辽西豪族祖大寿的妹妹。据现掌握的材料,三桂排行老二,哥哥叫吴三凤。后来,他又有了一个弟弟,叫吴三辅,两个妹妹。关于三桂的兄弟姐妹人数,各书均无完整记载,已知他弟兄三人,是否还有兄弟,不得而知。至于他的妹妹,各书也极少见载,仅见王永章《甲申日记》记有妹妹两人。他出生的时候,祖父母尚健在。

7,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