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血液是由什么组成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x0d\x0a\x0d\x0a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也包含了许多止血必需的血凝块形成的化学物质。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x0d\x0a\x0d\x0a有两种血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占大部分,看起来像凹下的圆环,不能到处穿梭,它没有细胞核。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特殊的含铁的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使红细胞看起来是红色的,它能携带吸收肺内的氧至全身,集中全身的二氧化碳到肺。虽然血液含有很多非红细胞成分,但红细胞数目太大了,以至于血液本身也呈现红色。\x0d\x0a\x0d\x0a白细胞是圆形的,它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得多,能产生一种称为抗体的蛋白质,帮助机体抵抗细菌、病毒、外来物质引起的感染。\x0d\x0a\x0d\x0a血小板其实不是细胞,只是细胞的碎片,它没有细胞核。当我们外伤后,血小板就聚集起来,粘附在伤口周围,产生启动凝血机制的化学物质,血液就止住了。
2,dnf中说的近距离攻击和远距离攻击的概念是什么?
这个第一是取决于职业攻击模式,第二是技能模式,和技能特效。
举个例子吧,红眼的大崩你绝对见过。第一下是跳起来武器砸地面,范围很大,这个就是近距离伤害,而后面地上喷涌的血柱则可以理解为技能特效,是远距离攻击。
大多数的武器直接接触伤害都是近距离攻击,而飞射出去的技能要具体分析。
远距离攻击不一定都是远的或者是飞出去的。
蓝拳的圣拳锤击和破碎之锤都是2段伤害,第一下的拳头攻击以及后续产生的波。
第一下就是近距离攻击,后面的波就是远距离攻击。
你是什么职业? 职业不同很多技能也是要具体分析的。
3,德国为什么在跟苏联战争中失败
楼上2个纯粹乱说
苏联前期的军事实力连法国的都不如,法国好歹还有马其诺防线,坦克技术前期和德国没什么两样!德国当时有II号,III号坦克,而法国有雷诺,技术和防护能力都差不多,属于轻型坦克
德国败北的原因我分析有三点:
1,德国凭借当时的闪电战和新投入的IIII号坦克及改进型完全有能力在苏联秋雨季节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而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差不多,离莫斯科只有7公里之遥),但是老天帮了斯大林一把,秋雨提前到来了,由于苏联没有道路,只有泥泞,所以德军以现代机械化推进,在泥泞中受阻,辎重和坦克都无法及时跟进,导致了战争拖延,进入冬季,德军后勤补给和御寒装备跟不上(当时压根就没想到苏联秋雨的提前到来,所以都没有准备)!这也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元首不是败给了苏联,而是败给了上帝
2,元首对天时地利的运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可是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元首的估计没有错,可是老天爷却给元首开了个玩笑!导致元首没有为自己留后路,也就是后勤补给没有及时考虑
3,德国在打苏联之前,与苏联是合作关系,即:苏联给德国提供原材料和粮食,德国给苏联提供军事科技技术和武器设备!后来的战争大家就都清楚了!所以,与其说是德国与苏联的战争,不如说是德国的科技在打德国的武器!这就好比是矛盾的故事,究竟是矛厉害还是盾厉害!其实都是德国的技术和武器厉害
其他:比如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和苏联的产能大,资源多等原因,也对德国长期战争失利有绝对影响的!可是如果不是第1条原因导致了元首的闪电战失利,那么苏联的资源多、产能大这些有利因素都将成为元首日后对英美算帐的重要砝码!
我觉得应该是这3点,而最主要的是第1点,而第2点是导致长期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第三点算是1条线索吧!
对于楼主的补充问题,我给自己的拙见!
1,被占领国的统治其实是很宽松的,比如法国\乌克兰等国!在盟军空袭的时候,就经常轰炸法国,对法国民众造成的伤害比德国侵入法国的时候更大,而德国占领的法国一切都是贝当政府在做,德国管理的很少;记得有1张照片就是德国在打到乌克兰的时候,1个农妇给1个德国骑摩托车的士兵喝牛奶!而且在这些国家中还有很多自愿兵参战,这就是我们说的:外籍军团!这些人来自:法国\波兰\芬兰\挪威\乌克兰\白俄\英国(据说只有1个)\伊朗\土耳其等国!你说,要是真像胜利国所说的德国那么残暴,那这些是不是更加脑子有问题?!在这里,我的观点是:正史看完,只信8%,剩下的都是扯蛋!
2,犹太人就像瘟疫,当时元首把他们驱逐出境,可是有哪1个同盟胜利国接收了他们,一样把他们推了出去;而1部分千里迢迢来到了中国,落户在当时的伪满州国和上海,并且在日本的大力帮助下想在中国东北和上海复国,拿我们的土地复国,你们见过这么不要皮的吗?!跟日本有分别吗?!而后,元首建立了犹太人隔离区,相当于美国现在的唐人街,割块地给你,让你在这圈子里生活!可是有些犹太人呈能,对美英阴谋家的话偏听偏信,在隔离区内搞反抗,不该杀?而后隔离区无法控制,而且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力和资本,因此才逐渐的把他们部分赶到了集中营(相当于现在的监狱,不是关押平民的,而是关押政治犯\叛国者等罪犯的),据03年1位英国的学者认为,2战当中死亡的犹太人只有60W人,而不是书上说的600W人,而这误差产生的原因有2种可能:1,下级为了完成政治指标任务,向希姆莱虚报死亡人数;2,胜利的正义国家为了体现这场"看似正义的战争"的正义性,所以刻意夸大事实!而且根据他的报告,这60W人中,大部分人是因为战争后期,德国缺乏必须的生活医\药\品而导致的,因为这些东西普通的德国民众和前线的士兵需求都成问题,自然不会管你这些监狱里的囚犯需求了,所以等待他们的当然只有恶劣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生病等死了!而另外有1部分人确实活生生的生活在德国,并且上前线参加德国军队的犹太人,为什么同是1种人种会有2个待遇,而出现1个说法呢!那只能说明胜利国在说谎!其实战争是野蛮的,根本没有正义与否的区分,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是这些所谓的胜利国家要在战后书写自己的历史,美化自己的战争罪行而整出的1个冠冕堂皇的词:解放者
4,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