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清朝诗坛上的”江左三大家“是怎么来的?
- 2,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中哪几位最著名
- 3,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书房在什么地方?
- 4,清初"江左三大家"都有谁?
- 5,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有哪些
- 6,魏晋南北朝有哪些诗人
- 7,金庸小说中团体哪个最厉害,例如桃谷六仙,全
- 8,金庸笔下的团队管理
1,清朝诗坛上的”江左三大家“是怎么来的?

“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明末清初三个诗人,具体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而且都是明末的大臣投降清朝,在清朝当官,他们三人的诗歌和散文都很出名,故当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虽然他们三人合称“江左三大家”,有共同的作品集《江左三大家诗抄》,但他们的诗词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理念。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他曾是探花朗、官居礼部侍郎,这些都不说,主要说文学成就方面。他早期主要师从前后七子,中后期主要受公安派影响,他既学习唐朝诗歌的长处,又学习宋元诗歌的长处,把二者的优点融于一体。他的作品有《牧斋诗抄》、《有学集》、《初学集》、《投笔集》等。 吴伟业,说这个名字,大多人都不知道,说道吴梅村和《圆圆曲》,大家应该都知道,“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出自《圆圆曲》,金庸的《鹿鼎记》鹿鼎记有出现过。就文学成就而言,我认为他是最高的。他的诗文风格兼容并包,他推崇前后七子的复古,也接受公安派的灵性,既去唐诗之长,又吸收宋诗的精华,由于他吸收了多个朝代和流派的长处,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世人称之为:梅村体”,影响深远,清朝很多诗人的作品,都有他的影子。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三人之中,他的文学成就相对低一些。他的诗作主要是词作,大多都是吟风弄月的宴饮应酬之作,反映现实深度不够,具体作品有《定山堂集》47卷,其中《诗集》43卷,《诗余》4卷。
2,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中哪几位最著名
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纵诞的习气,但又时时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却而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他其实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陆宣公墓道行》诗有云:“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不仅给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涩,而且既为明朝遗民所斥责,又为清朝皇帝所憎厌。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的矛盾。
3,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书房在什么地方?
根据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东西两门相错。东门偏南,西门偏北,错开一条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古城南为拱阳门,拱券式建筑;北为拱辰门,东为宾阳门,西为垤泽门。门上原皆有城门楼,后毁于战火。现北城门楼与南城门楼均已修复。北门城楼为归德知府于1555年所建,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雄伟壮观,古城楼飞檐挑角,琉璃覆顶,古典彩绘,辉煌灿烂。城楼为上下两层,下层有唐六忠烈大型塑像展览和古代十八般兵器展览。四门之外原有瓮城,每瓮城各一座扭头门,后被拆除。城墙四面有敌台,形制大小不一,西门向南的第一个马面呈半圆形建筑,其余皆呈凸出墙外马头形。城墙角各有一处角台,形制相同,大小不等。城墙上有城垛口。城墙外为护城河,绕城一周。护城河外的护城土堤,是1540年筑成。 在古城北门内附近,刘隅首东一街,有侯方域故居,又名壮悔堂,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书房。 现存的壮悔堂是一座明三暗五、上下两层前出后包坐北朝南的楼房,正面向南的地方是一座五间的过厅,东侧是三间两层的雪苑社,两座楼房东西对峙,与壮悔堂、过厅形成一组四合院,是一座明末清初典型的建筑。
4,清初"江左三大家"都有谁?
清初的“江左三大家”及他们的诗歌特点? -------------------------------------------------------------------------------- 发布时间: 2006-12-21 10:13:31 被阅览数: 68 次 文字〖 大中小〗 自动滚屏 “江左三大家”是明末清初人们对当时著名文学家钱谦益(牧斋)、吴伟业(梅村)、龚鼎孽(芝麓)三人的称呼。所谓的“江左”,便是在地理上靠长江下游左面的一些区域,在那时的政治地理属江南省,东晋渡江后一直名这一地区为江左。钱谦益是今江苏省常熟县人,吴伟业是今江苏省太仓县人,龚鼎孽则是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在明代都属江南省,也称南直隶。江南省要直到康熙中才分割建置,成为江苏、安徽两省;所以现代人不要以为龚鼎孽是安徽籍而提出疑问。 把这三位作家集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多相同点:首先,他们出生的时代相同,年龄也相差不多。其次,是他们的履历和政治态度也很相似,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一甲三名进士,俗称“探花”。吴伟业是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俗称“榜眼”,又是该科会试的第一名贡士,俗称“会元”。龚鼎孽则是崇祯七年进士,辈分较后,但官运却最亨通,入清后仕至左都御史、尚书。钱谦益在弘光朝已任礼部尚书,入清后反降为礼部侍郎。吴伟业入清后仅任国子监祭酒,世称“吴祭酒”,相当于后来的京师大学堂校长,只是一个四品官。他们三人都投降清朝,1644年甲申之变,钱谦益、吴伟业两人在南;龚鼎孽在北京,还投降了李自成。钱谦益于乙酉(1645)南京被破时,率先投降清朝,还替清军出了大力,招抚江南各郡。吴伟业则隐居了十年,到了顺治十年,才说是被迫出仕新朝。 投降清朝后,他们的政治态度则歌不同。钱谦益并不得意,清朝不重用他;他也心怀故国,暗中作复国活动。他的两个学生,一是郑成功,一是瞿式耜,分别在东南和西南担任南明的重要职务,钱谦益和他们有筹划往来。吴伟业则因他的亲家陈之遴的关系而出仕,一到北京,担任着清朝大学士的陈之遴刚巧失败,因之也失去了粤援,只做了一年祭酒便辞职还南了。只有龚鼎孽官运最好,虽然曾因为汉人争地位遭过贬谴,却仍能爬到一品高官,死后且得到“端毅”的美谥。 明季士风浇薄,狎妓饮酒,算是风流,他们在这一点上,也很相似,各有一个秦淮名妓点缀成为风流佳话。钱谦益娶的是柳如是,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而且具有爱国热忱。乙酉之变,柳如是曾劝钱谦益和她一起殉国,但是钱不能听从。龚鼎孽娶的是顾眉,世称“横波夫人”。只有吴伟业最拘谨,他相与的一个名妓叫卞玉京,颇有委身相从之意,吴伟业却不敢答应,只留下:“错认微之与牧之,误他举举与师师,……青衫憔悴卿怜我,红粉飘零我忆卿”这样的名句。 还有一个相同点,这三人都有好士之名,钱谦益是东林的党魁,吴伟业负东南士林众望,龚鼎孽尤为爱才下士,死后有人吊唁他说:“寄声逢掖贱,休作帝京游。”便说是此人已死,天下寒士,可以不必再去京都了。 在诗歌创作上,他们也有共同点,即都是宗唐,对于宋诗及宋、元、明以来的剽窃模拟的萎靡诗风取反对的态度。他们和顾炎武及其他遗民一起,上扫王李、前后七子、竟陵、公安这些流派的颓风,下启有清一代诗风重振的盛局。钱谦益崇尚杜甫、元裕之,他在入清前的作品,由瞿式耜编选为《初学集》,入清后的作品则编为《有学集》。尚有《投笔集》、《苦海集》等作品。《投笔集》中几乎全是杜甫《秋兴》八首的和韵,是最有工力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因为乾隆帝深恶钱之为人翻覆,列为禁书,凡是他为人作的序文,一概抽出销毁,因之流传甚少。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有遽汉斋刊行的上述各书,且有他的族曾孙钱遵王的详注。 吴伟业的诗,辞藻优美,音调铿锵,尤长于七言歌行,创制了“梅村体”的叙事诗风格。他的诗虽也叙述家国身世之感,却不象钱谦益那么锋芒毕露,因而得到乾隆的赞赏,得以流传迄今。他在文学上是一个多面手,除诗之外,凡是词、文、曲、传奇以及书、画,无一不工;不像钱谦益,除了诗文之外,只给后人留下一阕小词。 龚鼎孽也工于诗、词、文,著有《定山堂集》,他的作风和钱、吴有相似之处,但在当时和后世,影响俱不及远甚,只是因为有了“江左三大家”这个称号,才得以享名后世 希望采纳
5,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有哪些
1、谢朓,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 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2、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 ,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 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3、江淹,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 4、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义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 5、郦道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为官之后,仕途坎坷,未尽其才,历任御史中尉、 北中郎将,迁冀州长史、青州刺史 、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转河南尹,封永宁伯。执法严峻,拜关右慰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为叛臣萧宝夤部将郭子恢杀于阴盘驿,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庾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灵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郦道元
6,魏晋南北朝有哪些诗人
魏晋时期最值得称道者一是建安诗人,一是正始诗人,一是太康诗人,一是大诗人陶渊明。汉魏易代之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于是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产生了一批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玚)为羽冀的“建安诗人”,他们关切现实,慷慨有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写下了一大批具有高度现实性和饱满感情的作品,其风格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特点及产生背景正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如曹操(155~220:的《蒿里行》写讨伐袁绍之战,《苦寒行》写东征高干,都写出了事件的绍过,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被后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而曹操的《短歌行》、《角虽寿》,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杂诗》等,又都抒发了作者真切复杂的思想感情,不愧为优秀的言志抒情之作。特别是曹植(192~232)的《赠白马王彪》,剖析了在皇室内部残酷斗争中的悲愤心情,更是一篇写实与抒情相结合的佳作。曹植特别擅长五言,他在曹操“清峻”、“通亻兑”的基础上更注重“骋词”和“华靡”,因而使五言诗更趋于繁荣。而曹丕(187~226)的《燕歌行》则是有史可查的第一首完整的文人七言诗。
7,金庸小说中团体哪个最厉害,例如桃谷六仙,全
应该是武当七侠吧!
首先,金庸不同小说里的不能拿来比,因为时代不一样么,只能拿团体跟当时的一流高手比。
那么就找金庸小说里名气比较大的,或者让大家印象深刻的:
武当七侠(倚天屠龙记),四大护教法王(倚天屠龙记),逍遥二仙(倚天屠龙记),玄冥二老(倚天屠龙记),太岳四侠(鸳鸯刀),全真七子(射雕),江南七怪(射雕),桃谷六仙(笑傲江湖)。基本就是这些了。
这几个太岳四侠和江南七怪是打酱油的,玄冥二老,逍遥二仙武功可以,但毕竟都只有俩人,可以排除了。桃谷六仙六个人加起来水平也不咋地,他们出场搞笑的成分居多。那么能比的也就是武当七侠、四大护教法王和全真七子。
这几个比起来的话,全真七子败绩太多,甭管是中毒也好,真打也好,总爱输,排除。
四大护教法王挺生猛,这四个单打独斗白眉鹰王和金毛狮王都能跟武当七侠的老大拼个差不多。其他两个稍次,但也挺厉害。考虑到武当七侠有个牛叉的师父一代奇人张三丰,估计能有群技能传下来,再加上他们人多一些,估计真群架的话,能干过四大护教法王。
8,金庸笔下的团队管理
1.倚天中的峨嵋派掌门人灭绝师太是典型的狮子型管理者,其管理方法更像是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对内实行中央集权,对外依靠武力。这种团队管理方式的好处类似现今的军事化管理,能够使部下整齐划一,同生共死。虽然形成这种“同心协力”现象的背后是领导者的“威慑力”,但是其效果确仍然明显,现在社会中,好多退伍军人下海创业,在企业中实行军事化管理,最终取得辉煌成绩的,就是这个原因。
2.而笑傲江湖中的恒山派掌门定闲师太则是典型的熊猫型管理者,由于恒山是五岳中最没有野心的一个门派,所以其管理目标也最注重员工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就像是小胡倡导的“以人为本”一样,当管理者代表企业,全心全意地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与发展空间的时候,企业的员工往往会显示出惊人的战斗力,这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境界。现代企业中google和恒山派的这种情况比较类似。